当前位置:主页 > 相关行业 >

环球微动态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成绩单”亮眼

发布时间: 2023-05-19 18:58:53 来源:海拔新闻


(资料图)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新闻记者 柯育超 李兴民 摄影报道)5月19日,“蓬勃兴起正当时”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专场召开,海南省林业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周亚东在会上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周亚东表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我国第一批正式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之一,而在首批10个试点的国家公园之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启动试点最晚,能够实现后发先至,成绩来之不易,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的探索及创新。

第一是在“试”上下足功夫,不断探索国家公园体制创新。一是实行局省共建,邀请国家林草局分管副局长担任海南省国家公园领导小组副组长,并建立局省联席会议协调推进工作机制,我们是唯一一个省里主导、局省共建的体制试点区。近期,省委、省政府又对领导小组进行了更名和升格,明确由省委书记担任组长、省长担任常务副组长,为高质量建设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二是首创扁平化管理体制,在省林业局加挂国家公园管理局牌子,整合原有20个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设立7个管理分局,探索实行两级管理。三是健全法律法规及制度体系,省人大颁布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条例(试行)》和《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省林业局制定了生态产品认定、森林康养等10余项标准、制度、办法,逐步规范国家公园的保护、建设和管理。四是创新实行双重派驻执法,明确省森林公安局、市县综合执法局的国家公园执法职责,探索强化园区范围内行政以及刑事案件的查处。

其次,在“护”上拿出巨大的决心,保护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一是实施核心保护区生态搬迁,创新运用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置换的方式推进生态搬迁。截至目前,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470户居民已基本完成搬迁。二是开展小水电整治,按照工作方案,需退出的9座小水电已全部完成退出,需整改的22座小水电中14座已完成整改,其余的整改工作将在年内全部完成。三是推进人工林处置,针对园区内123万亩人工林导致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破碎化的问题,制定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人工林处置方案》,目前正在按方案有序推进。四是加强海南长臂猿等珍稀野生动植物保护,成立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组建专职监测队伍,编制《海南海南长臂猿种群保护与恢复行动计划》,推进重点保护物种栖息地及生境保护修复。海南长臂猿种群实现稳步增长,近三年来已发现至少28个野生动植物新种,生态保护成效逐步凸显。

第三,在“两山”转化实现路径上持续探索,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是在全国率先开展国家公园范围内GEP核算,为建立生态文明目标考核体系、落实奖惩机制提供依据,也为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支撑。二是打造“两山”理论实践基地,依托国家公园环境资源和特色文化优势,优先在毛纳村、王下乡等地开展生态旅游、生态茶园、森林康养等生态产业,开发生态产品,2022年,毛纳村旅游收入达597.59万元;王下乡人均收入突破2万元;成为“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和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三是开展“雨林与您”体验活动。提出“1+N”探索发展模式,每年主推1个目的地、设立N个分会场,通过开展研学、科普、康养、游憩等各类体验活动,传播国家公园人与雨林和谐共生的理念。去年,“雨林与您”体验活动媒体传播总量突破4亿人次,今年,省林业局将在陵水设立主会场,通过持续开展,力争打造成具有广泛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热带雨林保护与文旅融合发展的优质品牌。

版权声明:国际旅游岛商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作品,欢迎转发,但非经本报书面授权同意,严禁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或改编、引用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标签:

为您推荐

  • 最新资讯
  • 热门资讯
财经